
昆明金殿名勝區,又名太和宮,坐落在昆明城東北隅鳴鳳山,又名鸚鵡山。太和宮紫禁城,周長365尺,四道城門,西門上聳立重檐歇山的魁星樓。這座磚城,是中國最小的城。紫禁城內,重建于清康熙十年(1671)的銅殿,長、寬7.8米,高6.7米,重250噸,是中國最大的銅殿。鳴鳳山巔琉璃飛檐、三十六個翼角的鐘樓,高29米,三樓穹頂下懸掛的銅鐘,鑄于明永樂二十一年(1423),高3.5米,口徑周長6.7米,重14噸,是云南最大的古銅鐘。銅殿、銅鐘,系鳴鳳山主景。
太和宮金殿,發揮青銅文化優勢,以青銅文化為主要特色。北雷神殿北面,東連天師殿文物館,建有“中國金殿博覽苑”,將中國湖北武當山、山西五臺山、山東泰山、北京萬壽山的銅殿建筑,均按原樣縮小二分之一,薈萃一園,構成山巒起伏、疊水石橋、綠樹蔭翳、小巧玲瓏的寺觀文人園。
南雷神殿南面,東接三豐殿,是“銅牛園”。按云南出土青銅器牛的造型,雕塑三頭雄健的銅牛,高踞平臺作奔馳狀,造型栩栩如生。天師殿文物館,設有“西周青銅器展室”,展出陜西扶風出土的各種西周青銅器,揭示云南青銅文化與中原青銅文化的淵源關系。
由秋園到鳴鳳山頂鐘樓,油杉濃郁,綠草如茵。石板甬道兩側,據云南出土戰國至漢青銅器雕塑的六組造型———牛虎銅案、銅枕、銅牛頭、銅牛葫蘆笙、滇王金印、貯貝器,形成云南青銅歷史文化景廊。
過景廊,進石牌坊,登石級達巍峨壯觀的鐘樓。鐘樓一層大廳,居中仿銅雕塑一只巨大鳳凰,鳳凰昂頭作嘶鳴狀,和著三層幽揚的鐘聲,這就是“鳴鳳晨鐘”。
鳴鳳山文物古跡區,濃郁的青銅文化氛圍,是昆明金殿名勝區獨具的歷史文化風貌。
鐘樓東面、南面,是云南著名的昆明園林植物園。緊鄰鐘樓是中國最大的茶花園,占地150畝,一萬多株云南山茶花正迎霜怒放。文物古跡區與園林植物園交相輝映,構成“滇中勝境”———金殿風景名勝區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