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這是一處神奇的家園。令探訪者不辭萬里,走懸崖過峭壁,臨萬丈深淵,歷盡辛苦,去一睹它的風采。這就是滇西寶山石頭城。
從麗江出發的中巴車,在沙石土路和窄而又險的山間小路上行馳。被顛簸得像要散了架的車和人,暈頭轉向地穿越在浩瀚林海和云端。崎嶇石路上,膽怯者緊閉雙目,恐懼那路邊的深淵峽谷。
原始態的萬畝林海,回蕩著陣陣松濤。滿眼綠波,為我們化解了諸多的驚險勞苦。灑落陽光的林間,松鼠跳躍、山雞展翅,黑白相間的山羊在漫步,叢叢杜鵑裝點在沿途林間,偶爾顯露出雪染的山頂,更使來者激動不已。
當一峰又一峰閃過,我終于驚喜地見著了那大片大片階梯狀的梯田,點點房舍依偎在山巒與綠野中,那么靜謐,那么和諧,那么得天獨厚。車至盡頭,突然,天空灑落的陽光,燦爛地罩在峽谷中那座神奇的山巖上。整個背景像人為地涂暗了下來,秘境石頭城清晰地展示在那里。
整個石頭城,屹立于三面環山的峽谷中,北臨滔滔金沙江,西靠險峻的太子關。山城與外部世界由一條陡峭的石階路相連。想要走進它,須得心平氣靜,用汗水洗去浮躁,才可步入這遠古的境界。驚愕中,我注視著它:雄偉、古樸、滄桑而極富生命力。
石頭城,有著800多年的歷史。在長約600米、寬約200米的巖石上,依山作墻,鑿石為床,為缸、為灶、為生活用品的一切,曾是百余戶人家真實的寫照。相傳這里是納西族木氏家族的發祥地。古城的東西兩側為峭壁陡崖,無路可上。整個城內由石墻所圍,只有進出的南門和下山耕作走的北門。封閉的城堡中,至今仍生活著108戶人家,城外山坡上有116戶,共900余人全部為納西族。他們安詳自足地生活著,和天地對話,與山水共眠。令我驚奇的是,這里山有多高,水則有多高。山泉從石城對面的觀音山牦牛嶺飛瀉而下,一路歡歌,滋養著石城內外的生靈。據說,歷史上曾有土匪入侵屢攻山城不克,無奈之下,圍城數月,以為糧絕水斷之時,便是占山為王之日。誰知數月過后,城內炊煙不斷,生命依在,土匪自退。原來,高于石城的山泉,通過建城時暗鑿的水渠源源不絕,維系著古城的存在。
我們落住在木家客棧,是山城唯一的一家旅店。只要有客遠方來,手機一響,木家兄弟便不辭辛苦從谷底到山路迎接。老三木尚文更能用淺顯的外語使得外國游客如歸心中的驛站。作為攝影工作者,總想拍到更多的照片。于是小木領路,和我沿石城上下,穿街過巷,繞山溪、跨田埂,走麥田,進菜田。當我走入木義昌家,觸摸那保存完好的石屋、石床、石灶、石缸及石磨等舊時用品,我默默無語。歲月展示了石頭城的過去,曾經的一切,使人打開了歷史想象的空間。我來到石頭城古風依存的城頂,那飽經風霜的殘破石墻上,長滿了粗壯的仙人掌,猶如士兵忠誠地呵護著家園。環視峽谷、山巒,江水、梯田和輩輩生息的村民,從古堡輝煌的建筑中領悟到了納西人民的聰明、勇敢。無論從軍事角度、建筑藝術的體現,還是面臨地少人多生存的需求,石頭城充分發揮了它的獨到與奇特。就連依山而列梯田的排灌都是智慧不凡的體現。山泉由梯田入口和排水暗口組合成合理的排灌系統。有效地保證了層層梯田水滿肥保。雖然這里是石多土少的山地,但任你望去,萵筍肥大,菠菜油綠,麥粒飽滿,蠶豆喜人,一派生機勃勃的自足景象。
同來的美國友人伸著拇指,樂此不疲,可這里的人們卻熟視無睹,因為這座小城先后接納了美、英、瑞士、西班牙和東南亞的客人光臨。就在我們到達的當天,又有一支法國團隊將要從石頭城沿金沙江徒步到瀘沽湖。古堡,以它奇特的環境和千古的傳說吸引著四面八方的人們。
游程提示:
從云南麗江市黑龍潭公園門口乘坐中巴面包車(19座),每日一班,9時發車。每位票價:35至40元。
出發前可與石城木家客棧聯系,木家兄弟會在山口迎接。客棧房價,旅游淡季15至20元/每床。伙食費平均10元/每日。
每年7、8、9月因山路泥濘、路滑險情較大,不宜進山。
客棧可派人帶隊徒步金沙江大峽谷,3至5天到達瀘沽湖。向導費100元/每天。
進山時備頭燈、手電,本地有電池、膠卷,可通手機。注意不要隨意讓不相識的人接送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