劍川石寶山位于劍川縣城西南25公里處,因山上的紅砂石成龜背狀裂紋,如獅似象像鐘,得石寶之名。
山中開鑿于唐宋年間的石窟,享有“西南敦煌”的美譽,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這些藝術瑰寶有:17個雕刻精細、形象生動、內容獨特、地方民族色彩濃郁的石窟。這些石窟分布在石寶山的石鐘寺、獅子關、沙登箐3處,綿延六七公里的地帶,約造像140軀。
石窟所選細奴邏、閣邏鳳、異牟尋三代南詔國主,是三個極有代表性的人物。透過這些形象,反映了南詔一代歷史。它既是南詔藝術珍品,也是富貴的民族史料,為后人研究南詔的政治、軍事、文化,以至服飾、風尚等都提供了寶貴的資料。
其次是栩栩如生的宗教人物。在石窟中雕像最多的,是宗教人物。如觀音、阿難、迦葉、文殊、普賢、八大名王、多聞天王、增長天王等等。這些形象,大都雕刻精細,形象生動各有個性。如,同是觀音,在雕刻家的手下,形象各不相同:有悉面觀音、甘露觀音、細腰觀音等等。
到石寶山旅游的最佳時間是農歷7月末8月初,一年一度的傳統歌會令人流連忘返。
劍川距昆明499公里,大理汽車客運站有班車前望劍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