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白水臺位于中間縣東南三壩白地行政村境內,占地約 3 平方千米,距縣城101公里,海拔2380米。納西語稱白水臺為“拜卜芝”,意為逐漸長大的花。其成因是由于水中的碳酸鈣經陽光照射發生分解反應,形成碳酸鈣白色沉淀物,不斷覆蓋地面而形成的千姿百態的熔巖地貌。
白水臺形似一片玉石疊成的梯田,所以有“仙人遺田”的美稱。白水臺和臺下百姓的梯田極為相似,傳說是天上的天母以此教當地的百姓如何種植。看著這些白水臺圍成不同的圖形,給人很多想象的空間。
白水臺不僅是一個風光秀麗的地方,他還是納西文化的發祥地。據稱,納西族東巴教的第一始祖西巴會羅從西藏學習佛經回來,途經白水臺,被其美景吸引,留下來設壇傳教。白水臺由此成為東巴教徒的神圣這地。
白水臺對面上柏峰下有一溶洞,古時為祭祀龍神之地,后因東巴教第二始祖“阿明什羅”在此修行,遂稱為“阿明明卡”,又稱“阿明靈洞”。相傳,東巴文即是“阿明什羅”在此創造走出來的。
出白地村往東行不遠,可看到高達60余米的白地瀑布。秋冬之際,水流較小,輕柔飄逸,纏綿媚人。夏季溪水如注,奔騰布下,氣勢壯觀。
每逢農歷十月初八,居住在白水臺方圓幾十里內外的各族人民,都匯集到這里,歡慶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“二月八”。當地的納西族都要至此殺雞祭祀山神,并將雞血涂抹在四周的樹枝上,以示崇敬。然后在這平臺的綠蔭下進行豐盛的野餐。人們吹起蘆笙,拉起胡琴,圍成一圈,跳起歡快優美的民間舞蹈。成千上萬張笑臉在這里匯聚,成千上萬支山歌在這里況演,人們通宵達旦地歡歌起舞,所有參加這一盛況場面的人,沒有不動情溶入其中的。
旅游提示
交通: 中甸縣城出發每逢單日上午有發往三壩鄉的班車,票價 20 元,公路多為土路,不用到三壩,在白地村下即可。如從哈巴村來僅 33 公里 ,有私車跑這條線,更方便些。
住宿: 白地村有幾家納西人開的客棧, 10~15 元 / 人。
門票: 30 元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