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哈巴”為納西語,意思是金子之花朵。哈巴雪山和玉龍雪山在民間傳說中被看作是弟兄倆,金沙江從兩座高大挺拔的雪山中間流過,形成了虎跳峽。
哈巴雪山因巨大的海拔高低差異,形成了明顯的高山垂直性氣候,依次分布著亞熱帶、溫帶、寒溫帶、寒帶等氣候帶,山腳與山頂?shù)臍鉁夭钸_22.8度,這種氣候又孕育了垂直帶狀分布的生態(tài)系列。立體分布著高山寒凍植被帶、高山草甸和高山灌木叢、冷杉、云杉、針杉、山地常綠闊葉林帶、干熱河谷灌草叢帶等,植物種類繁多。在濃密的原始森林中,棲息著許多珍貴動物。
哈巴雪山主峰高5396米,山頂終年冰封雪凍。主峰挺撥孤傲,四座小峰環(huán)立周圍,遠遠望去,恰似一頂閃著銀光的皇冠寶鼎。隨著時令、陰晴的變化交替,雪峰變幻莫測,時而云蒸霧罩,寶鼎時隱時現(xiàn);時而云霧飄緲,絲絲縷縷蕩漾在雪峰間,“白云無心若有意,時與白雪相吐吞”。在海拔大約4700米左右的地方,懸?guī)r披掛著冰瀑,屬我國緯度最南的海洋性溫冰川。據(jù)說那些千奇百態(tài)的角峰、刃脊、U形谷和羊背石,就是古冰川留下的遺跡。
古遠的冰斗還融化積聚成眾多的冰嘖湖,這些冰嘖湖就分布在毫巴4100米左右?guī)希院诤S葹橹:诤R蛩缒妹:纳钌衩兀宜臅r景觀各不同。最奇特的是,人們只要站在湖畔長嘯數(shù)聲,湖畔四周便會細雨紛紛,有時甚至?xí)┯陜A盆,將人淋個渾身透濕。這種呼風(fēng)喚雨的奇特景觀,更增添了黑海的神秘性。黑海中有數(shù)量極多的雪魚,俗稱“娃娃魚”,在氣溫合適的時候,雪魚匯成一環(huán)狀,黑壓壓環(huán)繞在湖邊淺水中,情形十分奇特。 除雪山、湖泊、杜鵑外,哈巴雪山景區(qū)內(nèi)還有許多懸泉飛瀑。或清秀、絲絲縷縷,或氣勢洶涌、聲喧如雷。如:尖山瀑布,高約40米,水流充沛,氣勢恢宏,水從崖頂?shù)洌癁槊擅杉氂辏袝r在陽光的折射下,水霧幻化成七色彩虹,景致十分奇妙;大吊水瀑布,高近200余米。其源頭在雪線之上,屬季節(jié)性瀑布,每年4-9月,冰雪融化,雪水沿徒峭的斷崖奔瀉而下,形成涓秀奇麗的哈巴大吊水瀑布。皚皚雪峰,云霧飄緲,飛流破云而出,如天河入塵,有“飛流直下三千尺”之勢。
哈巴雪山,海拔5396米,位于云南省中甸縣境內(nèi)。與玉龍山隔虎跳峽相望,攀登季節(jié)為每年11月到次年2月,受季風(fēng)影響,1、2月風(fēng)力較大,經(jīng)常達8級以上。11月與12月風(fēng)力較小,是攀登的最佳季節(jié)。上圖為哈巴雪山南壁。 攀登歷史: 1995年2月,云南登山探險協(xié)會登山隊, 4人登頂,首登。西坡轉(zhuǎn)西北脊路線。 1999年10月,云南梅里戶外登山隊, 8人登頂。西北脊路線。
進山路線: 1. 北側(cè): 自麗江縣城北行經(jīng)橋頭鎮(zhèn),穿越虎跳峽,到達哈巴村,海拔2300米。需租車,路況較差,雨季可能斷路(虎跳峽一段)。行程約5-6小時。也可自麗江縣城直接北上,經(jīng)大具鎮(zhèn)渡金沙江,抵達哈巴村。經(jīng)哈巴村向南約15公里山路,可抵達北坡大本營,海拔4000米。此段路程需在原始森林里穿行,較易迷路,需當(dāng)?shù)叵驅(qū)罚谐?-8小時。 2. 西側(cè): 從橋頭鎮(zhèn)北行經(jīng)松坪子,抵達下尼支大本營,海拔4000米。
關(guān)于哈巴雪山攀登
哈巴雪山由于緯度底,即使冬季溫度仍可以接受,在帳蓬中800克以上睡袋足已。冬季高海拔營地應(yīng)有較強的抗風(fēng)能力。巖石地帶沒有太難地形,有能力者可直接用高山靴攀登(可少背一雙鞋)(不建議)。雪線上地形簡單,沒有明顯冰裂縫,但長時間停留應(yīng)準(zhǔn)備冰雪錐。 介紹的四條路線在5300以上基本重合。應(yīng)注意這四條路線都有很強的季節(jié)性。
西坡傳統(tǒng)路線 1995年首登路線。由西側(cè)開始攀登,最后切上西北山脊。
北坡西北脊路線 沿頂峰北側(cè)山谷開始攀登,沿山谷前進上右側(cè)山坡,這將是全程最困難的一段,坡度不小的碎石坡,通過時要注意滾石。到達山脊后沿山脊上行,在雪線附近(4900)建C1,然后一直沿此山脊便可登頂。此路線行程較長,冬季有嚴(yán)重積雪時沿谷底前進將非常困難(茂密的杜鵑樹叢躲在深厚的積雪下)。路線清晰不易迷路,已有多次沿此路線登頂紀(jì)錄。
東北脊路線 沿頂峰北側(cè)山谷左側(cè)大石板開始攀登,在大石板盡頭的平臺(4500)上可建C1,由此平臺向左上方切上東北山脊(陡峭破碎,會有滾石,多人通過建議修路),沿山脊直上頂峰。此路線夏季從BC-C1大石板一段聽說會有流水,不可攀登。雪線以上路程非常長,高差不小(800多米)需要較強體力和充足時間。為此次段建新隊首開,未登頂。
北壁路線 BC-4500米與東脊路線相同,可用4500處平臺建ABC。由此向右上方直達頂峰北側(cè)山谷盡頭上方(陡峭破碎,會有滾石,多人通過建議修路),雪線處平臺(4900)建C1。由此可直上頂峰。路線最短,路線不太清晰,下山時極易下錯山谷。為此次旗云隊首開,未登頂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