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到云南不到西雙版納,不算到過云南,到西雙版納不乘船游覽瀾滄江則不算到過西雙版納。乘船游瀾滄江不上巖觀賞橄欖壩風光,就感受不到傣家村寨的美景"。因為景洪至橄檻壩一段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,是西雙版納最完美的縮影。
瀾滄江發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,從西部橫向聯合斷山脈浩浩蕩蕩流入景洪段共有1612公里,從勐臘縣關累口岸出境后稱湄公河,全長4500公里,沿途風光美不勝收。流經緬甸、老撾、泰國、柬埔寨,于越南南部匯入南海。瀾滄江發源于青海高原的唐古拉山,經西雙版納流出境外。在西雙版納的流程為158公里。古時傣族稱“南蘭章”,意為“百萬大象繁衍的河流”。游覽瀾滄江可分上下兩段。
上段游覽線從景洪出發,逆水而上至虎跳石,到了虎跳石,江面已漸漸收縮,最窄處僅20米左右。兩岸是參差不齊的大巖石,江水洶涌澎湃。兩岸景物變化多端、奇峰嶙峋,綠水青山,相互輝映,獸鳴鳥啼,醉蕩芳心,豐富多彩的植物景觀,珍貴稀有的動物生態,組成了一副天然的畫卷,體現了大自然的豐姿。
下段游覽線從景洪乘船而下,經橄欖壩至中、老、緬3國交界處。礁石林立,離開橄欖壩往下行駛,兩岸山勢險峻。橄欖壩,素有“孔雀羽翎”的雅稱,還有“綠孔雀尾巴”的說法。人們都這樣說:“西雙版納好比一只綠孔雀,橄欖壩就是綠孔雀的尾巴。”所以說:“不到橄欖壩,白把版納下”,這確是恰如其份的。橄欖壩的地勢低,氣候濕熱,具有濃郁的熱帶南國風光。在那里,一年到頭青翠嫩綠,房前屋后生長著如傘的高榕,椰林深處隱藏著庭院式的傣家竹樓,一家一幢,一幢一個單元,四方形,四周圍著竹籬笆,籬笆邊種著仙人掌和小花果,拐角處或鳳尾竹迎風搖翠,或蜜菠蘿懸掛枝頭,或香蕉樹果實累累。其間,身著鮮艷筒裙的傣家婦女,肩挑竹籮,從各家各戶走出來,匯集在一塊,魚貫而行在綠色果林樹下,那健美的身資,輕盈的步履如同一群翩翩起舞的金孔雀,綠樹成蔭,花果飄香,竹樓怡靜,給人以農家樂的美感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