曼閣佛寺傣語叫“洼曼閣”,意為中心佛寺。位于瀾滄江大橋的北面,緊靠江邊不遠的曼閣寨里。四周被一幢幢傣家竹樓和菩提、芒果、檳榔等高大闊葉樹所環繞,為典型的南傳小乘佛教寺院,是西雙版納的古寺之一。寺院始建于1477年,原址在院址以西1公里處。1598年,當時的宣慰司和佛教徒共籌集黃金為資,將寺院重建在現在的地方。
寺院規模宏偉壯觀,主寺以18根高8米、粗40厘米的紅椿木圓柱支撐,梁架全為穿頭套接的斗拱式建筑,寺檐屹立16頭清雕小象。整個寺院在建筑過程中不用一釘一鉚,造型十分考究美觀。殿堂正中塑有釋迦牟尼盤坐塑像,高1.4米,四周吊著數幅紅底黃邊的經幡圍護,經幡上有繡工精巧的吉祥物、佛教故事和神話人物。屋頂和四周墻壁上,繪有彩色的金龍、白象、孔雀、仙女;懸鑲在梁壁上的許多面鏡子,每當陽光射入,鏡面閃閃發光,耀眼輝煌。過去寺里曾珍藏過許多卷傣文貝葉經,是傣族人民文化藝術的結晶。每逢傣族的“開門節”、“潑水節”,本地的甚至異國他鄉的信徒都要來這里朝拜、贖佛。寺院不但是西雙版納重要的宗教游覽勝地,也是州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曼閣佛寺就在景洪城邊,可在市區乘出租車,或步行前往均可。
曼閣佛寺位于景洪市城北2公里處的瀾滄江大橋的北面,緊靠江邊不遠的曼閣寨里。傣語叫“洼曼閣”,意為中心佛寺。四周被一幢幢傣家竹樓和菩提、芒果、檳榔等高大闊葉樹所環繞,為典型的南傳小乘佛教寺院,是西雙版納的古寺之一。寺院始建于1477年,原址在院址以西1公里處。1598年,當時的宣慰司和佛教徒共籌集黃金為資,將寺院重建在現在的地方。由于這座佛寺是當地佛教信徒、佛教高僧和西雙版納最高封建領主召片領、宣慰官員捐款修建的,因而在宗教界和社會上具有較高的地位和影響,是景洪市最古老的佛寺建筑。寺院規模宏偉壯觀,主寺以18根高8米、粗40厘米的紅椿木圓柱支撐,梁架全為穿頭套接的斗拱式建筑,寺檐屹立16頭清雕小象。整個寺院在建筑過程中不用一釘一鉚,造型十分考究美觀。殿堂正中塑有釋迦牟尼盤坐塑像,高1.4米,四周吊著數幅紅底黃邊的經幡圍護,經幡上有繡工精巧的吉祥物、佛教故事和神話人物。屋頂和四周墻壁上,繪有彩色的金龍、白象、孔雀、仙女,形象、生動。懸鑲在梁壁上的許多面鏡子,每當陽光射入,鏡面閃閃發光,耀眼輝煌。過去寺里曾珍藏過許多卷傣文貝葉經,是傣族人民文化藝術的結晶。每逢傣族的“開門節”、“潑水節”,本地的甚至異國他鄉的信徒都要來這里朝拜、贖佛。寺院不但是西雙版納重要的宗教游覽勝地,也是州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