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流經富民的螳螂川邊,有一石洞,靠近河邊,越水面約50米,固稱河上洞。洞穴依山傍水,是集洞中巖溶奇觀、洞外河谷景觀為一體的風景名勝。
河上洞地勢險峻,上層崖縫里長出眾多的清香木,挺立山崖;下層巖隙中多仙人掌,懸垂江邊,形成自然山水勝境。洞口平臺開闊,洞壁鐫刻“河上洞天”4個大字,系明萬歷二十三年(1594年)富民典史王間臣所書。河上洞洞穴幽深,高約10余米,洞內有洞,洞巷迂回,內洞猶如廳堂。洞中鐘乳石懸垂,怪石參差,嶙峋多姿,如蓮如柱如筍,似人似佛似仙,若禽若獸若魚。被稱為佛坐蓮臺、鷹燕臨空、雄獅伏臥、樹結瓜果、行人在途等,蔚為奇觀。洞外,螳螂川奔流于峽谷,一線西來,怪石臥于河中,河水沖擊,聲回峽谷。南岸峭巖間綠苔藤蔓,飛樹臨空。東岸,峰連翠秀,郁郁蔥蔥。不遠處有水壩,水面似鏡鑲嵌谷中,波光云影。
洞壁上幾十萬年前鯉、巨獏、劍齒象等古脊椎動物的化石,對研究我省第四紀洞穴發育史,尋找原始人類的遺物、遺骸,有著重要的意義。1987年在此建成河上洞公園,洞內有照明燈光襯景,洞外建有樓臺亭閣,墻廊花壇,石階小道。峰頂建有觀景亭,成為富民城畔風景名勝,游覽觀光者絡繹不絕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