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位于麗江壩于西南文筆峰山麓。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(1733)。乾隆四年(1739)和道光八年(1828) 部分增修。藏名桑納迦卓林(意為秘密宗教機關和幸福樂園的喇嘛寺),文峰寺原有大殿5 院,僧房24院,建設規模居麗江寺院之首。現存主體建筑大殿和僧房2院,大殿為三重檐樓閣式建筑,面闊22.06米,總進深20.2米。頂層屋頂為四角攢尖頂,形如四方亭閣,位于大殿最高層。一、二層檐下均施異形斗拱。殿內空間宏敞,高 4米,6棵方形金柱雕有蓮瓣及各種圖案,承托著雕卷云紋樣的大雀替。雀替柱身通體施貼金箔,給人以雍容華貴之感。覆斗式藻井繪有喇嘛教八寶和金剛座圖樣,具有強烈的地方特色。
文峰寺是滇西山噶舉派喇嘛教的最高學府,它在西藏、青海、四川、云南等地的宗教界有重大影響。
文峰寺后的文筆山腰,有一靈洞,洞傍建有靜坐堂,為滇西北紅教13個喇嘛寺的最高學府, 當年各寺都派有一定水平的喇嘛教徒來這里學經深造,歷時需3年3月3日3時3刻,在此期間,與外人隔絕。 據稱佛門鑰匙,存放于靈洞側的一道巖縫中,藏族信徒每到雞足山朝拜,都先到這里叩拜, 以表求借鑰匙之意,歸來往巖縫中放下1 粒小石,以示送回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