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生菌來源于云貴高原的原始森林,在南方高溫潮濕的環境下生長,在現代人追求飲食營養化的驅勢下,野生菌己經成為一種比較流行的食品。
野生菌中含有豐富的葡萄糖、果糖、甘露糖、核糖還有高分子多糖,能顯著提高機體免疫系統的功能,含有的蛋白質不僅總量高,還必免了高脂肪、高膽固醇,而且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十分齊全,尤其是人類必須的八種氨基酸,都能在野生菌中找到。還有多種維生素,尤其是水溶性的P3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、脂溶性的維生素D含量也比較高,是普通蔬菜的3—6倍。還有鋅、鐵、硒、鉻含量較多。
野生菌有較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,常期食用有抵抗疾病、延年益壽的功能,而且味道鮮美、芳香濃郁、口感細膩,讓你有返樸歸真的感覺,是你最佳的選擇。
云南復雜的地形地貌,多種多樣的森林類型、土壤種類以及得天獨厚的立體氣候條件,孕育了豐富的野生食用菌資源,其種類之多,分布之廣,產量之大,名揚四海。 云南食用菌分為二個綱、十一個目、三十五個科、九十六個屬、約二百五十種,占了全世界食用菌一半以上,中國食用菌的三分之二。云南野生食用菌,生于山林、長于山林,是天然綠色食品,它富含多種維生素、優質蛋白及其他有益于人體的成分,營養豐富,風味獨特,有的食用菌還有治療癌癥和多種疾病的藥理作用。 一、 云南野生菌的代表性種類及特點
(一)雞樅 雞樅俗名雞盅,又名白蟻菇,雞肉絲菇。菌蓋剛出土時呈圓錐形,開展后,中央凸起,表面黃褐色或黑褐色,中央色較深,邊緣往往呈放射狀裂開。菌褶白色,煮熟時色微黃,菌肉白色,細嫩肥厚,清蒸、氽湯清香四溢,鮮甜可口,回味無窮,故為古今中外頗受贊譽的珍貴食用菌。
雞樅營養豐富,據分析,在100克干雞樅中,含蛋白質28.8克、碳火化合物42.7、磷750毫克。100克鮮雞樅中含維生素5.41毫克。此外,據《本草綱目》所載,雞樅有“益味、清神、治痔”的作用。 雞樅的吃法很多,生熟炒煮煲湯皆宜,還可制成干雞樅、腌雞樅、雞樅油。
雞樅在我國好幾個省都有分布,唯有云南的雞樅產量大、分布廣、品質佳,在全省大部份地區都有分布。
(二)竹蓀 竹蓀是寄生在竹子根部上面的一種隱花菌類。由于寄生在竹林里,它的名字又叫竹笙或竹參菌。它的地上部份,頭部是濃綠色的帽菌蓋,中部是雪白的柱狀菌柄,基部是粉紅色的蛋形菌托,外形俊俏。竹蓀脆嫩爽口,食味佳美,香氣濃郁,別具風味,營養豐富,是國宴及高級宴席上的名貴菜肴。據分析,竹蓀(干品)的蛋白質含量為15%—18%,富含16種氨基酸。由于其美麗的外形,絕佳的食味,瑞士著名真菌學家高又曼稱它為“真菌之花”。
竹蓀有燒、炒、燜、扒、釀、作湯等多種烹飪方法。以竹蓀、雞蛋為主料的竹蓀芙蓉湯乃是我國的一大名菜,竹蓀汽鍋雞是云南推為滋補之品的名菜。
竹蓀自古就列為“葷八珍”之一,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,據悉1000克竹蓀可換回一兩黃金。在香港市場1000克竹蓀賣價曾高達4000港幣。
(三)松茸 松茸又名松口蘑、松蘑、臭雞樅。菌蓋初為半球形,后展開成傘狀,表面干燥、灰褐色或淡黑褐色,菌褶白色,秋季生于紅松、落葉松和油松林地。 松茸在日本、歐洲享有很高的聲譽,歷來被視為食用菌中的珍寶。被為“蘑菇之王”。在古代日本,松茸是老百姓向貴族和天皇進貢的珍品之一,素有“海里的鯡魚籽,陸地上的松茸”的說法。在云南麗江納西族地區,松茸也是婚宴上的珍貴菜肴之一。該菌菇體肥大,肉質細膩,香味濃郁,別具風味,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特殊的藥用效果。據分析,鮮松茸約含水分89.9%、粗蛋白17%、純蛋白8.7%,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、B2、維生素C及維生素PP。許多文獻記載,松茸具有強身、益腸胃、止痛、理氣化痰、驅蟲等功效,還具有治療糖尿病、抗癌等特殊作用。由于松茸所含有的激素類物質較多,對改善更年期內分泌失調、性功能失調等癥狀有一定療效。
松茸一般適用于燒、扒、燉、蒸、炒、煎等烹調方法,烹制時應突出其自身獨具的鮮香味。代表菜有爆炒松茸、干煎松茸、炒雞片松茸等。
(四)干巴菌 干巴菌又名松毛菌,每年7~9月生長在馬尾松樹下。這種菌沒有菌蓋和菌褶,簇生如牛牙狀,故俗稱為牛牙齒菌。
干巴菌剛出土呈黃褐色,老熟時呈黑褐色。肉質堅硬、干燥、含有鈣、蛋白質、硫胺素等營養成分,有酷似腌牛肉干的濃郁香味。腌牛肉干當地百姓稱為干巴,因而此菌得名干巴菌。
干巴菌宜于炒食,葷素均宜。素炒時,將此菌撕為細絲洗凈,配加青椒絲、蒜米和佐料,炒熟即成。此菜異香撲鼻,沁人心肺,放在口中甘甜清香,耐人尋味,增加食欲。
葷炒干巴菌,是將洗凈的菌絲浸放雞蛋清后,在油鍋中滑一遍,再配上火腿絲、燈籠辣絲,放入甜、咸醬油、味精等佐料煸炒,炒后盛于盤中,淋上少許芝麻油,這道加了火腿煸炒的菜肴,具有火腿和菌的鮮香味道。
(五)牛肝菌 牛肝菌是牛肝菌科和松塔牛肝菌科等真菌的統稱,除少數品種有毒或味苦而不能食用外,大部份品種均可食用。 云南牛肝菌資源豐富,其中著名的有白、黃、黑等優良牛肝菌可供食用。 白牛肝菌,生長于海拔900米~1200米之間的松櫟混交林中,或砍伐不久的林緣地帶。生長期為每年5月底至10月中,雨后天晴時生長較多,易于采收。
黑牛肝菌味道鮮美,營養豐富,云南各族人民群眾都喜歡采集鮮菌烹調食用。此外,還可切片干燥,加工成各種小包裝的黑牛肝菌,用來配制湯料或做醬油浸膏。白牛肝菌1973年開始出口,銷往西歐各國。近年來黃黑牛肝菌也開始出口。
(六)青頭菌 青頭菌主要生長在樹林中的草叢中,每年6~9月出茹。剛出土時有點像球形,以后逐漸展開呈扁圓形。菌帽質地堅固,呈青綠色。菌肉色白質嫩,香氣芬芳,含蛋白質、鈣、磷、鐵、硫、胺素等多種營養成分。
(七)虎掌菌 虎掌菌生長于高山懸崖的草叢深處,云南只有楚雄彝族自治州和麗江地區的少數地方生長。這種菌無蓋無柄,在菌體上長滿一層纖細的茸毛,呈黃褐色,并有明顯的黑色花紋,形同虎爪,因此得名。
虎掌菌的吃法是將洗凈的虎掌菌切為粗絲與綠豆芽、脊肉絲一起入鍋,配加佐料炒熟,再淋上熟雞油,即成“銀牙肉絲虎掌菌”。此菜芳香撲鼻,滋味特殊,是食用菌菜肴中的上乘。
(八)羊肚菌 羊肚菌是云南獨有的食用菌,產于麗江地區和迪慶藏族自治州。菌肉細嫩,食味香甜鮮美而富有營養,暢銷國內外。
羊肚菌表面呈黑綠色網狀,為橢圓形,略似羊肚,故得其名。
(九)猴頭菌 猴頭菌是一種珍貴的食用菌,我省東北和西北部山區均有出產。每年八九月久雨初晴之際,是猴頭菌的盛產季節。在深山密林中潮濕溫和、空氣流通的地方,一只只毛茸茸的猴頭菌寄生在樺、櫟等樹干上。色白并帶有淡黃或粉紅色,遠望頗似一只只乖巧機靈的金絲猴,故得名猴頭菌。
猴頭菌營養豐富,含有多肽及糖類、人體所需要的多種維生素,有增強細胞活力、抗癌、美容健體等功能。猴頭菌菌肉脆炒、葷炒、清燉、蒸煮等,是難得的珍饈。
|